近年,随着市民经济能力改善,钻石首饰较以往普及,而本澳宝石市场的信誉与质素,也吸引了不少游客,当然,引伸的消费争议变相对地较多了,当中不乏因买卖双方对钻石质量的定义与认知有所差异所致。
有业界人士表示,消费者认为钻石附有证书就是质量的保证,为迎合消费者心态,珠宝店无论是大份数(五、六十份至一卡或以上)或细份数(五、六十份以下),甚至二十份都可提供证书,但该业界人士指出.即使是国际认可的“美国宝石学会”(简称GIA)发出的证书,也仅可保证该石的质量,但却不能保证该钻石的价值,简单地说,消费者持GIA发出的证书,将钻石卖给珠宝店,珠宝店只会按市值,再加入其它考虑因素等来购入该钻石,但绝对不会以该钻石的购入价作标准,而证书上亦不会有任何价值方面的数据及阐述。
另外,该业界人士又指出,如消费者认为必需拥有钻石的证书才较安心,无论是“GIA“或获香港政府认可的鉴证机构/公司发出的会略为昂贵!至于由珠宝店自行发出的证书,其公信力就会相对地降低,而内地流行的证书就更需持审慎态度。
那么,消费者如何让钻石达到保值的效果?这位同时兼备宝石鉴证师专业资格的业界人士认为,珠宝店提供永久回收制度就是达到钻石保值的最佳方法,目前本澳珠宝零售对回收钻石的制度各有不同,由最少一年至永久回收不等,另外,变有金额的限制,该业界人士补充,回收制度不仅一定程度反映珠宝店对其商品质量的承诺外,消费者只要持单据到相关的珠宝店要求回收,回收的价值是按单价计算,亦维持了钻石一定的保值能力,当然,消费者亦要负担,包换回收时要扣除手工费,一定的回购折扣率等成本,另外,亦可能要承担珠宝店可能结业的风险,但仍强调证书是钻石质量的说明,而非价值评定的唯一条件。
为此,消委会就建议,为保障消费者权益,珠宝店如设有钻石回收制度,要让消费者清楚知悉各种回收条件,尤其回收年期的规定;回收商品价值之限制等,并列明在发票或单据内。消委会更进一步建议,回收年期可考虑较长时间甚至永久,以提高消费者的信心,另外,消费者在选购钻石首饰时,可将珠宝店回收商品的条件,纳入消费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。